欢迎光临
奥鹏作业辅导

川农《育种学(本科)》18年6月在线作业答案

来源:奥鹏远程教育   日期: 作者:奥鹏作业辅导

川农《育种学(本科)》18年6月在线作业答案满分答案

《育种学(本科)》18年6月在线作业-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41.系谱法是( )作物杂交后代最常用的选择方法。

A.自花授粉

B.常异花授粉

C.异花授粉

D.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

正确选项:----

 

 

2.50.对于生产应用而言,下列作物杂种优势指标中,以( )更为重要。

A.平均优势

B.对照优势

C.超标优势

D.营养优势

专业答案:----

 

 

3.28.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延长

B.缩短

C.保持不变

D.不可预测

专业答案:----

 

 

4.23.不同的作物类型在感光阶段要求的光照长度不同,长日照作物要求每天有( )以上光照。

A.10

B.12

C.14

D.16

正确选项:----

 

 

5.44.在回交一代(1)代中, 如果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50%, 若要保证99%的概率选得至少1株这样的个体,用于进一步自交或回交, 至少应选择( )株。

A.2

B.3

C.5

D.7

正确选项:----

 

 

6.20.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A.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

正确选项:----

 

 

7.34.一次单株选择法适用于( )。

A.自花授粉作物有自然变异的群体

B.自花授粉作物人工变异的群体

C.异花授粉作物有自然变异的群体

D.异花授粉作物人工变异的群体

正确答案:----

 

 

8.48. 在下列中,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的基因型为( )。

A.S(MsMs)

B.S(ms ms)

C.Ms Ms

D.ms ms

正确答案:----

 

 

9.15.在近代作物育种中,凡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均来自( )的发现和利用。

A.突破性育种新技术

B.突破性育种新理论

C.突破性育种新方法

D.突破性特异种质资源

正确答案:----

 

 

10.24.不同的作物类型在感光阶段要求的光照长度不同,短日照作物要求每天有( )以下的光照。

A.8

B.10

C.12

D.14

正确选项:----

 

 

11.14.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遗传学

B.生物进化论

C.植物学

D.生物学

专业答案:----

 

 

12.45.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是杂合的,这样的品种群体称为( )品种。

A.同质纯合型

B.同质杂合型

C.异质纯合型

D.异质杂合型

专业答案:----

 

 

13.13.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创造更加符合人类需要的( )。

A.作物新类型

B.作物新品系

C.植物新物种

D.作物新品种

正确答案:----

 

 

14.4. 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 )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

B.生产条件

C.人类需要

D.经济条件

正确选项:----

 

 

15.10. ( )分别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

A.新品种和新物种

B.新物种和新品种

C.新品种和新作物

D.新作物和新品种

正确答案:----

 

 

16.16.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 )。

A.达尔文 B瓦维洛夫

B.摩尔根

C.孟德尔

 

 

17.47.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

A.S(MsMs)

B.S(ms ms)

C.F(Ms Ms)

D.F(ms ms)

正确答案:----

 

 

18.38.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

A.引种

B.杂交育种

C.回交育种

D.诱变育种

专业答案:----

 

 

19.29.水稻品种北种南引时,以( )易于成功。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高产品种

D.所有品种

正确答案:----

 

 

20.21.在人工选择过程中,植物进化要受到( )的综合影响。

A.人的意志或环境因素

B.人的意志和环境因素

C.人的意志和经济因素

D.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

正确选项:----

 

川农《育种学(本科)》18年6月在线作业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扫描二维码获取答案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 氮负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 1. 氮负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2. 字面解释是指根据法的条文字面意义作出的解释,既不允许扩大,也不允许缩小文字本身所表现的内容。 3. 分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