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华师《文学文本解读》在线作业[答案]满分答案
华师《文学文本解读》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隐喻属修辞学中的比喻,它如比喻一样,由喻体与喻旨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具体的形象,后者则是( )。
A.在形象背后的作者情思
B.从这形象中引伸出来的抽象意义
C.与这形象的表面意义相矛盾的实际内涵
D.主题意义出现相反相成的两重或多重表现
2.朱自清在名篇《春》的最后用饱蘸感情色彩的柔毫,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一连三个排比句,第一句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是何等的贴切;第二句用( )比喻春天的娇媚和前景,是何等的形象;第三句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无穷活力,
A.五彩缤纷的花朵
B.繁花似锦的大地
C.往来于花丛中的蜂蝶
D."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3.《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篇散文,是著名作家、教育家、语文工作者叶圣陶先生五十多年前所写的一篇名。它写了( ),发表于六月二十八日的《文学周报》第179期。
A.五月雨景的激烈壮阔
B.自己对以往雨景的回忆与感慨
C.五卅惨案中斗争前列的的青年学生的英勇和普通市民的觉醒
D.暴雨给自己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4.被讲述的时间被错乱排列,依照叙述时间或心理时间顺序排列。作者高兴先说什么就先说什么,高兴后说什么就后说什么,或者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这是( )的叙事时间。
A.夸张
B.错乱
C.虚幻
D.淡化
5.《香市》是( )写的一偏独具江浙农村生活气息的"乡土文学"。全篇通"过"我"真切的见闻感受,描写了别有异趣的家乡"香市"。
A.茅盾
B.秦牧
C.孙犁
D.沈从文
6.小说中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称为( )。
A.情节设定
B.人物设置
C.表现手法
D.叙事视点
7.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那在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作为诗学术语的意象,则是指( )。
A.事物在人们脑中引起的联想
B.从具体形象中引伸出来的抽象意义
C.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汇了主体意趣的形象
D.语言符号所能调动人们的各种艺术感受和艺术联想、想象能力
8.那些主要以剖析和展示人物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剧本被称为( )。
A.心理剧
B.实验剧
C.荒诞剧
D.类戏剧
9.《上海屋檐下》是( )的戏剧作品。
A.田汉
B.郭沫若
C.夏衍
D.曹禺
10.反讽最显著的特征是( )。
A.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B.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包括更多的隐喻
C.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
D.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情感波动
11.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 )。
A.一个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的过程
B.通过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的运用等等,来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的关系,也即由"上下文"构成的具体"语境"中,重新确定词义的过程
C.由通晓文字(词、句),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D.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12.唐传奇( )的突出成就主要就体现在它生动的人物刻画上。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红拂女、李靖、虬髯客这三个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的传奇人物。
A.《虬髯客传》
B.《红拂女》
C.《红尘记》
D.《风尘传》
13.曹雪芹的《红楼梦》采用的是( )叙事语气。
A.局外人叙事语气
B.主人公叙事语气
C.次要人物叙事语气
D.傀儡叙事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