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满分答案]答案
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 )
A.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
B.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
C.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
D.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希伯来人原来住在( )。
A.阿拉伯半岛
B.约旦地区
C.巴勒斯坦地区
D.埃及
3.公元前一世纪,古楼兰国改称为( )
A.鄯善
B.月氏
C.于阗
D.乌孙
4.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 )。
A.《枕草子》
B.《日本书纪》
C.《怀风藻》
D.《古事记》
5.白晋在其写的帝传中,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这位皇帝是
A.顺治
B.雍正
C.康熙
D.乾隆
6.《茶经》对茶文化的改进没有( )
A.讲究煮水的技巧
B.讲究水质
C.讲求饮茶器具
D.减少添加物
7.对中国丝织物外传认识有误的是( )
A.至迟在两汉,中国的丝织物一北传到阿尔泰地区
B.据古希腊雕塑和陶器彩绘人像服装可以推测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
C.公元前后,罗马教皇下令禁止男士穿着丝绸,以缓解对丝绸的需求
D.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印度与波斯
8.天主教的传教史上被称为是东方布教之勋的是( )。
A.范礼安
B.罗明坚
C.沙勿略
D.利玛窦
9.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
A.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
B.不能把自己作为神
C.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
D.一定要信耶和华
10.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
B.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
C.出现“假名”
D.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
11.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
A.白晋
B.张诚
C.塔夏尔
D.南怀仁
12.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 )的翻译。
A.茶
B.羌
C.绮
D.秦
13.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
B.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
C.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D.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
14.遣唐使的历史贡献不包括( )
A.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精神素质
B.引进唐朝律令典章,推动日本社会改革
C.吸收中国先进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D.吸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15.不属于茶文化五境之美的是 ( )
A.茶水
B.茶具
C.环境
D.心境
北语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满分答案]多选题
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6.使用筷子、开车等技术文明属于隐示文化。
17.佛教是先传入西域,然后才进入内地的。
18.战争与掠夺不会造成文化的交流。
19.东汉王充的《论衡》指出磁石的指极性,对“司南”做了描述。
20.《明史?欧洲四国传》开启了中国史籍对于域外史地的记载。
21.中日史学界把这种超越正常历史发展模式的文明现象称为“渡来文明”。
22.日本正宗的茶道学习的就是宋朝的煮茶方式,这种方式在中国基本上已经消失了。
23.“丝绸之路”是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首创的。
24.南岛路是中日之间交往最成熟、路线最直接的一条路。
25.沙勿略首先在印度果阿成立了一个学校,进行向东方传教的知识培养,后从果阿随葡萄牙商人来到马六甲。
北语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满分答案]历年真题如下: